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联系服务中心举行的第四期“青椒阅时空”主题读书会——“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参加读书会的成员,除了以往参加分享的云大老师之外,还有硕士研究生。师生直接上台,面对面的分享,别具一格;其次,主题读书会的分享方式很不一样。与本次读书会的推荐书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叙述方式类似,在即兴访谈中,你问我答、没有预演、却充满了真情实感。第三,除了现场分享之外,千里之外的独龙江、凤庆鲁史的研支团同学们也献上了他们的读书分享小视频。
时间不再漫长,距离不再遥远。一本书,让我们相聚在了周三晚上的学生会堂134报告厅。
台上师生一字一句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扶贫支教生活。最基层老乡们的日常,孩子们最简单的心愿,牵动着在场每一位同学的心。
活动一开始,播放了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独龙江支教宣传片。驻扎几个星期,24小时的跟拍,支教日常成就了屏幕上最具感染力的画面:备课、上课、家访。为孩子们亲手准备生日蛋糕的场景被摄制组看在眼里,放在画面里,感动了现场一位位同学。而拍摄期间所经历的泥石流,成为了拍摄团队与支教同学最难忘的共同记忆。所有的这些,都凝聚在了短短9分钟的视频里,凝聚在了最朴实无华的画面中,呈现出最真实的独龙江支教生活日常。
随后,云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磊老师和今天读书会的召集人、艾思奇哲学学院的赵江飞老师一起上台,成为了今晚第一对互动嘉宾。郭老师和赵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扶贫经历。之后,与新闻学院的方鑫老师一道,共同分享了自己克服的“语言关”的各种趣事。三位老师对凤庆鲁史,对河边村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我们鲁史,我们村儿,成为了老师们口中最频繁的词汇。现在还在参与河边村驻村扶贫的、商旅学院的童露老师借着回校处理公务的机会,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一字一句,点滴变化都是每一位奋战在脱贫攻坚前线的青年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除了云大青年教师参与驻村扶贫之外,云南大学研支团的同学们还在凤庆鲁史中学和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支教工作。来自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第三届支教团的彭方铖同学和第四届支教团的杨婷薇同学也上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独龙江的支教故事。
两位同学一上台,说起独龙江,说起独龙江的孩子们来,就打开了话匣子,恨不得把那一年的时光,每一刻的感动就分享给现场的同学们。彭方铖同学说,这一年的支教时光,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赋予了他生活新的意义和追求。杨婷薇同学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孩子们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他们倍感欣慰。对他们而言,支教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也成为了他们一生的牵挂和前进的动力。
活动的最后,正在独龙江支教的第五届研支团成员刘宜朋、严辉、王新奇、马国贤、许倩文、徐兴能六位同学和正在鲁史支教的赵熙和姜珂也通过视频和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支教生活和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真实感受。
就像每一届研支团成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他们的支教经历,也让现场的每一位同学动容。很多同学当场表达了对支教的关注,希望未来有机会也成为研支团的一员——让青春在祖国的“田野”上播种最美好的希望。
撰稿|云南大学共青团青年教师联系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