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深入市场调研,服务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
云大团团积极承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旅游专项调研工作

按照2022年全省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商请云南大学派员对我省旅游市场秩序情况进行调研的函》等文件要求,为充分了解我省旅游市场秩序现状,收集、整理并剖析我省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宣传和倡导文明旅游,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特长、获得锻炼,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提出良好建议和意见,推进我省旅游市场秩序规范,促进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大学团委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会商,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学生,对我省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重点旅游地区开展了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大理——全面剖析市场现状——加强区域联动建设
8月16日,由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李佩燊老师带队,赵晋佳、杨羽佳、赵旌智、王逸凡、罗丽姣等学生组成的调研小组出发前往大理。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大理旅游市场秩序现状,探究、分析大理旅游市场秩序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小组成员所学专业知识,形成相关的改善建议。

为此,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分别对游客、旅行社、景区工作人员、相关从业人员等不同对象进行了调研。调研地点涵盖大理一系列热门景点,诸如:理想邦、双廊古镇、南诏风情岛、花语牧场、喜洲古镇、苍山景区、三塔景区等等。
调研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对旅游市场的认识,制作了一份针对游客的关于大理旅游市场的调查问卷。通过走访各大景区,调研小组一共收到2355份有效问卷,从多个角度调查了大理游客的旅游现状。
此外,调研小组还与理想邦酒店经理、大理畅游旅行社网络部经理、大理市旅游商品协会经理、“桃源驿站”负责人、“花语牧场”负责人、喜洲古镇银饰店店主、旅游车司机等对象进行了访谈,从相关从业者口中,获悉了大理旅游市场秩序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大理目前的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小组从自身所学专业及特长出发,经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从宏观来说,大理应大力加强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改善旅游发展不平衡现状,形成以苍洱地区为中心,各县景区为延伸的“星型”旅游体系,带动全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而针对各个不同的主体,调研小组则提出了更加详细的针对性改善措施,为促进云南省和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此次调研,调研小组发现,大理过去那些“黑旅游”乱象正在逐渐减少。在大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大理的旅游市场还在持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积极协助政府共同推动大理旅游业的发展。
西双版纳——了解游客真实体验及需求——打造西双版纳特色风格及品牌

由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李斌老师带队,高钰、阿丽腾·赛力克、热孜宛古丽·吾吉麦麦提、董璐佳、王铁林等人组成的调研小组前往西双版纳,围绕了解游客的真实体验和需求,以及剖析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展开了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调研小组一行人实地走访了野象谷、傣族园、原始森林公园、曼听公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星光夜市、勐泐大佛寺、景洪大金塔、望天树景区等西双版纳热门旅游景区,围绕当地旅游市场现状这一主题,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等不同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调研小组一行人来到各大景区,对景区各处景点、交通状况、门票情况、特色项目等方面做了详细考察,并形成了各大景区现状分析资料。在掌握了各大景区现状后,调研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一步调研了各大景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一一做了详细的记录及分析整理。而后,调研小组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及当地旅游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意见及建议。

访谈方面,调研小组则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了各不相同的访谈提纲,其中内容涉及了不同对象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态度、看法和建议。在整合数十篇访谈数据后,调研小组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整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新认识。
调研小组建议,景区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的条件,更好地提升公园的接待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政府和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也可以重点考虑文化内涵的打造,从独有的资源优势切入,突出其特有的生态主题,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为市场所喜爱的旅游品牌。
昆明——挖掘昆明市旅游业发展壁垒

由云南大学团委姜月老师带队,侯凯夫、陶秋帆、滕彩凤、邱宁、吕燊、修程耀等人组成的调研小组,以昆明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为例,对昆明的旅游市场整顿程度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游客、商户、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访谈。

调研小组实地调研了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云南民族村、昆明石林风景区、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地,与景区、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总计数十小时的访谈。通过访谈,调研小组对昆明市旅游市场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后,调研小组走访了西山、云南民族村和石林风景区园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游客对当前景区的体验感及昆明市旅游市场现状的态度和建议、工作人员对景区的了解程度、游客对景区从业人员的服务评价等等。

“消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方面,调研小组主要走访了景区内的众多商铺和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通过走访景区内的大量商铺,调研小组得知,景区因其相对封闭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存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且人员流动性高与相应攀升的景区经济存在固有矛盾,又加之疫情的影响,景区的商铺大多是抱着“做一次性生意”的态度,这便导致了景区“高物价”的现状。

旅行社方面,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调研小组成员,目前市场上仍存在“0付”团费这类不良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为廉价不良旅行团提供了盈利空间,加剧了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此外,今年暑假,因其他地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导致云南旅游市场出现了激增情况。但昆明地区由于旅游产品特点受限的原因,游客量并未出现大幅增长。

调研小组通过整理汇总和分析各项调研数据后,进一步剖析了当前昆明市旅游市场现状及昆明市旅游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各项问题,随后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为详细且全面的整顿措施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小组成员们深切感受到,旅游文化不仅是全国各地人民的生活纽带,更是新时代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效改善昆明市现存旅游生态与游客旅行需求的矛盾冲突,是当前提升昆明市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有效途径。
践行“实践育人”,云团一直在路上
云大学子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学以致用,助力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与担当。最终,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针对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情况的调研活动圆满完成。此次活动,有效激励了同学们心立大志、实干兴国的理想抱负!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已经成为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让社会实践从“走马观花” 转向“下马赏花”,最终达到“潜心种花”的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时代价值,真正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家国情怀、增强能力本领、强化使命担当,是云南大学团委一直以来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深入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实践育人体系的不懈追求。今后,我校团委将打造更加全面、丰富的社会实践品牌,不断拓展社会实践路径,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切实达到“实践育人”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