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团学资讯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创新高!云南大学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三届荣膺“优胜杯”!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3-10-31 点击量:

10月26日至30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办。本届挑战杯,云南大学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参赛积分全省第一,连续三届荣膺“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





本届竞赛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共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件作品、250多万名学生参赛。


53507F


为组织好本届“挑战杯”备赛工作,在学校领导和支持下,校团委不断完善赛事评审、跟踪服务和追踪培训,加大组织和培育孵化力度,邀请专家指导,着力加强作品打磨,对所有立项项目进行一对一服务,及时反馈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全程做好服务保障。自2022年10月启动校级选拔赛事以来,全校1150件作品,10000余名同学在校内展开角逐。在主赛道,15个项目推报省赛,6个项目进入国赛,为备战国赛获得最终奖项奠定良好基础。“挑战杯”终审决赛期间,校团委带领参赛学院师生代表团赴贵州大学参赛。


“挑战杯”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经过30余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成为面向最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未来,校团委将持续以“挑战杯”竞赛为牵引,不断推动竞赛改革优化,加强引领培育和过程指导,吸引更多学生投身科创实践,帮助广大学生涵养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能力,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担当使命!


获奖团队


主赛道--一等奖



项目名称:破解“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云南咖啡从原材料产地向品牌化转型的产业升级之路


推荐学院:经济学院


指导老师:胡颖 李娅


项目成员:陈洁筠 李娜 王雅杰 张承钰 杨群莲 钟木腾 张剑辉


项目简介:本项目阐释了在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背景下云南咖啡产业从原材料产地向品牌化转型的升级路径和机制。调研走访六大咖啡产区,通过扎根理论、梳理政策、解析行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从咖农、咖企、政府和消费者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项目为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力,依托市场规模破解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主赛道——二等奖


6


项目名称:心芯相连——基于AI的先心病辅助诊断系统


推荐学院:信息学院


指导老师:池宗琳 孙静 王威廉


项目成员:彭鸿坤 杨炫锴 成焱雄 马鹏钥 王彦麟 车林浠 李帅忠 沈城标


项目简介:团队自主开发先心病筛查系统,系统由无线蓝牙采集器、移动端、云平台和管理平台组成,实现了信号采集、云端分析和实时结果显示,让筛查过程可在两分钟内完成,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医疗对先心病早期筛查的效率。



项目名称:从豆子到杯子:衔接中国与东盟的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推荐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


指导老师:陈雪 卢光盛 郑宇


项目成员:吴溪 姬珺琦 王汝燊 严伟 李雨峻 潘姝羽 李辉 杨云天


项目简介:“豆子和杯子”跨学科团队项目组秉承着“不怕吃苦、深入一线、扎根田野”的理念,历时一年对云南全部咖啡产区及部分相关东盟国家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了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及参与主体情况,为推动咖农减贫增收,云南咖啡产业振兴及咖啡文化传播建言献策并做出积极实践。



项目名称:流动的司法正义:从“双轨分治”到“同频共振”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路径 ——基于云南56个法院的调研


推荐学院:法学院


指导老师:徐清


项目成员:左丰毓 董昊哲 罗丽莎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法律人类学的方法,探索打破司法系统与民族事务管理系统不可通约性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尝试探索将人民法院串联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地区的工作主线之中的实践策略。


主赛道——三等奖



项目名称:“活”起来的文物——基于云南省的文博数字化传播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推荐学院:新闻学院


指导老师:宋诚 方鑫


项目成员:潘子珩 张艺卓 刘馨玥 李雪艳 王思予 赵丹阳


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文博数字化的传播现状,以及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文博数字化体系的相关路径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全面思考,以完善文博数字化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项目名称:平台用工法律关系认定与新业态从业劳动者权益保障路径——基于305份裁判文书的司法实践调研


推荐学院:法学院


指导教师:马碧玉 陈忠言


项目成员:洪宇 李颖杭 赖梓瑜 陈婧柔 王翠萍 杨继涵 车钰英 何福伟


项目简介:在零工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众包”用工模式下的法律关系认定为司法裁判者带来了现实的难题,本文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事后救济三个维度,从法律解释与司法裁判路径两个角度为劳动者诉权的实质保障提供一些建议。


揭榜挂帅——特等奖



项目名称:护稻先锋——基于太阳能水电联发的用于水稻精准培育与防治的智慧大棚


推荐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指导老师:万艳芬 杨鹏


项目成员:王学科 赵嵘 陈翼 胡英飞 吴强 王华敏 罗洪耀 赵加旺 张建猛


项目简介:“护稻先锋-基于太阳能水电联发的用于水稻精准培育与防治的智慧大棚”作品立足于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针对水稻病虫害问题,团队提出了太阳能净水发电用于水稻精准培育与防治的智慧系统。太阳能水电联发装置提供了水稻生长用水及电力需求,并通过自制基于SERS植物柔性电子原位传感监测及温控释药材料,对水稻细菌病害进行检测与精准防治。


揭榜挂帅——一等奖



项目名称:阳和启蛰:边疆地区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稳就业之路


推荐学院:经济学院


指导老师:陈瑛 张国胜 王任


项目成员:俞婷婷 杨承松 吕伟杰 陈伟 王钰莹 代倩梅


项目简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团队聚焦边疆地区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稳就业问题,从多维度展开研究,全面剖析边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边疆地区高校毕业生可行的就业支持和发展路径,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揭榜挂帅——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量子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与探索:利用量子神经网络解决图像识别问题和量子退火算法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推荐学院:软件学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


指导老师:刘金卓 孟伟东


项目成员:舒友麒 施文博 邹沁延 李集勤 普建宇 殷世龙 许同 张国庆 蔡新宇 周志昊


项目简介:该团队基于国盾量子QCIS指令集的机器学习框架,旨在利用量子计算机来解决经典机器学习问题以及求解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NP完全问题,实现了更高效的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和量子近似优化算法,验证了量子优越性。


黑科技——恒星级(一等奖)



项目名称:智荟本草——基于复合机器视觉监控的中药材物联网系统


推荐学院:信息学院


指导老师:何鸣皋 周小兵 李娅佳


项目成员:李星蓉 朱楠 邵逸超 孙士桐 闫一诺 曾文 付佳辉 蔡其胜


项目简介:“智荟本草”综合运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卫星、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复合机器视觉监控的中药材种植监控和自动化种植系统。目前已经在云南省多个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部署应用,将对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助力边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黑科技——卫星级(三等奖)


37C9E4


项目名称:“电子鼻”——一种智能可穿戴有害气体传感器


推荐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指导老师:王毓德 孟伟东


项目成员:姚波 田旭 王哲哲 李梦瑶 李浩宇 康春雪 匡正之 张艺博 韩妤 李丽珠


项目简介:团队多年以来致力于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将气体传感器集成为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以极大地发挥应用价值,使其能够更加的便携式、微型化以及智能化。团队研发的智能可穿戴气体传感器在疾病无损诊断、食品安全保障、农业、工业、畜牧业气体排放监测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了对生命健康、环境保护、民生安全的便利需求。



项目名称:妙手臂护——多形态人工智能医护机器人


推荐学院:医学院


指导老师:何鸣皋


项目成员:彭剑宇 李明康 樊蕴欣 李星蓉 赵家婧 周文瑞


项目简介:“妙手臂护”由云南大学医学院、信息学院等学院的跨学科学生团队联合研发,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多机械臂联动的多形态医护机器人,能够实现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居家等各种场景内对用户的全自动看护、报警和初级护理,将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互联网+康养”的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红色专项——三等奖



项目名称:科技助农践行贺信促边疆乡村振兴,科创支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荐学院: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何鸣皋 李娅佳


项目成员:濮虹文 耿皓天 李星蓉 石敏 朱楠 禹玺 赵夏蕊 王创新 师振昆 赵文乾


项目简介:云南大学“云海芯滇”实践团在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等边疆地区,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参与建设数字乡村示范基地,赋能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并通过科普支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义诊和卫生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项目名称:守边疆一隅,护万家灯火——“老山精神”的新时代书写


推荐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


指导老师:范俊 钱诚


项目成员:胡程景 沈媛 朱倩 张聪 李懿 曹珊雨 朱思嘉 饶金枝 李珊


项目简介:项目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要求,探索边境地区传承发扬“老山精神”的新内涵与新实践,团队开展“重走老山路”,以调研、访谈方式探究当前麻栗坡地区“五位一体”戍边行动中的感人事迹,展示了老山精神新时代书写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