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团学资讯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云南大学举行中外大学生共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阅读研讨会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5-10-01 点击量:

9月26日,一场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国际青年话成长”为主题的中外大学生阅读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成功举办。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通过共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搭建起跨文化思想交流平台。校团委副书记黄瑞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叶黑龙与来自贝宁、刚果(布)、罗马尼亚、尼泊尔等15个国家的36名中外学子共同参与。

本次阅读研讨会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为精神纽带,让青春理想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为中外青年搭建起“共读经典、共悟思想、共话成长”的思政教育平台。

影像导读浸润人心,在情感共鸣中深化思想认同。活动伊始,纪录片《时政微纪录丨温暖——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与云南大学“独龙江畔·一跃千年”实践微视频相继展播。中外学子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青年的温暖叙事中,深刻领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时代内涵;从独龙族整族脱贫的生动实践中,切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温度。

领学阐释入脑入心,以理论深度指引青春实践。作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编写参与者,叶黑龙副教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情回顾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访中央民族大学的场景,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历史与档案学院学生李庭轩则结合“自找苦吃”“志存高远,行循自然”等书中金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重视实践、深入基层的殷切嘱托。师生领学,为研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情感基础。





分享交流跨越国界,于互学互鉴中凝聚价值共识。心得分享环节以“广度”凝聚共识。来自贝宁的博士生史蒂芬分享了自己以“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为座右铭,克服语言障碍、积极融入中国生活的经历,并计划在贝宁建立图书馆传播中国文化,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交流互鉴。罗马尼亚学子苏御武则从华裔视角出发,讲述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崭新面貌,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勉励中外青年厚植家国情怀。韩圣志、刘一叶、杨欣悦等中国学生结合调研与实践,阐明了“立志要高、起步要低”“小我融入大我”的成长逻辑。跨越国界的分享,让思想在多元碰撞中升华,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

自由讨论深化认识,在思想交锋中诠释大任内涵。师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谆谆教诲展开热议。赵寅泰、吴燕丹等同学结合书中志存高远的论述,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大志的时代坐标;彭琪栋等同学则引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探讨了明大德的实践要求。来自刚果(布)的马丽同学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她在中国的深切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以及为留学生提供的优质学习条件都让我印象深刻。中国对非洲国家持续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更让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诚与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生动写照。

本次研讨会是云南大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国际交流合作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活动引导中外青年学子以书为媒、以学促行,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殷切期望。通过跨文化思想碰撞,同学们进一步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拓宽了以全球视野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格局,为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世界眼光的新时代青年贡献了云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