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团学资讯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云南大学韩鹏研究员登上《中国青年报》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5-10-31 点击量:


近日,2025年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获得者,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韩鹏研究员登上《中国青年报》,讲述我校青年科学家扎根边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故事。展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云大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2017年,韩鹏研究员学成归国,从西北走到西南,始终扎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推动农业入侵物种防控和农业生态学国际合作研究,致力于守护我国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2023年,他召集了国内8家优势科研单位和国外13家科研单位(亚洲9家,欧洲3家,美国1家)的合作者,组建了“云南省果蔬花入侵害虫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进一步推动技术和人才交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农业生态安全。

2024年,韩鹏研究员联合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的学者,首次提出了“多害虫多维治理”(3MP)理论,为提升绿色或生态防控技术田间应用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团队在中国、越南、泰国、巴基斯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针对该理论及其应用开展学术交流20余场,在国际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同时,团队在中国云南和山东、越南、泰国、巴基斯坦、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开展3MP技术模式的田间试验和推广,得到了欧盟科技部门和各国农业部门的广泛关注。团队累计派出和接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20名,形成了“国际视野人才培养”机制,扎实践行“脚上占满泥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018-2020年期间,韩鹏研究员团队在塔吉克斯坦开展了番茄潜叶防控技术示范,筛选了一种高效商业化天敌,用于开展生物防治,示范面积约为13公顷,辐射应用面积约为70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20-2022年期间,在我国新疆开展了番茄潜叶蛾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在设施番茄种植集中区开展了“烟盲蝽种群调节+氮素调施+性诱捕”多技术耦合的田间示范,并通过技术培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优果率提高70%,化学农药减施20%。

2024-2025年期间,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中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研究ADOPT-IPM”和云南省果蔬花入侵害虫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在理论交流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1)理论国际推广:团队针对3MP理论框架及其技术模式在中国、越南、泰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针对该理论开展的学术交流20余场,得到了欧盟科技部门和各国农业部门的广泛关注。(2)技术模式国际推广:基于该理论构建了3MP生态防控技术模式,目前在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开展田间试验和推广工作。针对番茄作物在国内有试验基地2个(云南、山东),在境外有试验基地6个(越南、泰国、巴基斯坦、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技术模式培训覆盖800余人次。田间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在不影响番茄产量的前提下,番茄品质显著提升,减少化学投入品超3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0%。(3)国际人才培养:累计派出和接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20名,形成了“国际视野人才培养”机制。

“我们的目标不是完全消灭害虫,而是通过生态调控手段,将其控制在经济阈值内,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韩鹏说,“农业技术必须轻简化、可推广,老百姓用得起、愿意用。”

在韩鹏研究员的科研世界里,创新与落地并重。未来,他希望这套生产技术模式先让种番茄的农民受益,而后逐步完善理论方法,逐步在国内外其他农作物虫害绿色防控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