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支团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研支团 · 正文
云南大学团委赴独龙江乡开展研支团工作调研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5-10-28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建设的号召,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全国办公室关于研究生支教团管理的相关要求,10月19日至22日,校团委副书记马梦怡、研究生支教团指导教师李晓可、云南大学第28届研支团成员一行赴贡山县独龙江乡中心学校开展工作调研,并看望慰问我校支教成员。

1411FD

触摸独龙岁月印记 见证教育成长力量

10月20日下午,调研团队走进独龙江乡,前往中国独龙族博物馆与独龙江乡中心学校实地探访,解锁这片土地的蜕变密码。馆内陈列的老物件与新成果对比鲜明,从简陋工具到特色产业展品,清晰勾勒出独龙江乡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升级的发展轨迹;独龙江乡中心学校里,明亮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孩子们的笑脸更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教育短板补齐到特色发展提速,独龙江乡的每一步都充满力量,未来可期!

十年筑梦守初心 今朝共话谋新程

2025年10月21日,云南大学研支团独龙江分队交流座谈会在独龙江乡中心学校召开。贡山县团委副书记熊熙、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校长杨鹏举及学校领导班子、云南大学团委副书记马梦怡、研究生支教团指导老师李晓可、第27届研支团独龙江分队成员及学校教职工等参会。

第27届研支团成员

结合任教科目做工作汇报

01

成员董诗琪通过“课前朗读”等措施改善学生语文学习困境;

02

李晴针对阅读能力制定分级书目与特色活动计划;

03

唐伟嘉分年级制定美术教学方案,补足美术专业能力;

04

孙文丽以分层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推进信息科技课;

05

自耿宏优化道法课堂,积极提升教学能力。

F30E

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校长杨鹏举,回顾2015年以来10年间同云南大学8批研究生支教团合作历程,肯定其教学成绩和育人贡献,计划未来优化志愿者教学与生活条件,期待能与研支团持续合作。

贡山县团委副书记熊熙,致敬十年来云南大学赴独龙江乡支教团队与当地校方的付出,肯定了独龙江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未来将继续加强基础服务保障、对接社会资源、深化校地合作,助力贫困学生。

校团委副书记马梦怡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独龙江乡党委政府、贡山县教体局、团县委及独龙江乡中心学校表示衷心感谢,总体回顾了研究生支教团赴独龙江支教10周年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感人回忆,向独龙江支教团成员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化认识,珍惜机遇,在基层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二是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在躬身实践中展现良好风貌;三是前瞻思考,系统积累,在实践反思中赋能长远发展,鼓励同学们在支教实践中传承创新,书写青春最美答卷。

会上,校团委向独龙江乡中心学校赠送载满历届赴独龙江支教的云大学子共同制作的青春纪念册,以温情寄语和珍贵照片共忆奋斗青春、共怀温暖过往、共书美好未来。座谈会在赠书致谢与对未来的期待中暖心结束。各方将继续携手,为独龙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访警走医筑防线 护航支教暖人心

为进一步筑牢我校研支团在独龙江的服务保障网,座谈会后校团委副书记马梦怡一行先后走访独龙边境派出所与乡卫生院。

在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调研团队一行与民警同志深入交流,在调研中学习了解一代代独龙江戍边人不畏环境恶劣、不惧条件艰苦,在云岭之巅以“最偏最远最忠诚”的信念丈量边疆热土,用“爱党爱国爱边疆”的赤诚书写为民初心的典型事迹,并详细了解当地治安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及支教学生日常出行安全注意事项,派出所民警同志表示将持续关注支教团队动态,畅通紧急联络渠道,为支教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在独龙江乡卫生院,调研团队一行与医护人员重点沟通研支团学生的健康保障事宜。针对山区常见疾病预防、突发疾病应急处置、日常医疗服务对接等问题,卫生院方面承诺将和校方一道着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调研团队一行还前往贡山县教体局,与教体局李军春局长、和实现副局长就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展开交流座谈,贡山县教体局就云南大学长期以来对贡山基础教育的支持帮扶表示感谢。接下来,双方将以研究生支教团为桥梁纽带,进一步在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支教志愿服务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特色实践等方面深化合作。

十年支教,是接力,更是传递!

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独龙江支教,从来不是一场短暂的奔赴,而是一场以爱为犁、以心为种的“深耕”——我们播下“被需要”的价值种子,耕种“为家乡”的梦想希望,让更多独龙江的孩子看见人生的广阔可能,更让“追光者”的故事代代延续。

undefined

如今,当年的受助者成为了新的“传光人”,这便是支教最动人的意义:以一人之微光,聚成一片星河;以一届之坚守,唤醒无数颗向光而行的心。

未来,研支团仍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让支教的脚步坚定前行,让更多“远方与责任”的种子在独龙江的土地上绽放,让“被需要”的重量,成为更多人逐梦路上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