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秋之思语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四季云大 · 德育-秋之思语 · 正文
四季云大——秋之思语·思享季丨轮椅上的音乐梦想——“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主题宣讲在云南大学举行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3-04-17 点击量:

4月10日,由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学生会承办的“轮椅歌手君子老师全国百所高校励志巡讲云南大学站——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主题宣讲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举行,主讲人“轮椅歌手”君子为云大师生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励志演讲。校团委副书记李娅佳、云南省东北商会会长路宏伟、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会长杨荣华,君子老师团队、云南省东北商会、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有关慈善基金会相关老师、媒体和社会爱心人士参加活动。




活动从君子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讲述开始。君子,原名肇恒君,1973年生于辽宁省抚顺市一个偏远山村,患有先天性四肢瘫痪。渴望知识和学习的他,在一本字典和邻居的辅导下,以嘴衔笔,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自学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基本课程。



第一次对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一部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打开了君子探寻音乐世界的大门,也令他发现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他凭借独特的嗓音和快速学习音乐旋律的能力,短短几年学会了上百首歌曲,并逐渐获得周边民众的认可,生活似乎正在走上正轨。


但父亲突如其来的去世,再次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重新振作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君子在电视中看到盲人歌手郑智化的演唱会,这使他萌生了追逐音乐、改变命运的梦想。他带上不多的积蓄,带着录音小样来到北京,四处寻找能与唱片公司合作的机会,但屡屡碰壁,十年时间一晃而过,君子一无所获。



在支撑不下去的最后关头,他听从了友人的建议,拨通了北京广播电台“人生热线”栏目的电话。编导被君子的故事所触动,将君子引荐给了北京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苏京平,这成为君子一生最重大的转折点。在参加了专访节目之后,君子的故事与作品终于被更多人看到,众多媒体相继对他进行报道,他也终于拥有了一方展示自己的音乐舞台。



成名后,君子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们,他记得那些爱与善意,“我能成功,除了自身努力,更多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赋予我的爱,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他有了一个新的梦想,走出北京、走向全国,用自己的歌声和经历激励更多的人。他开始举办全国巡回慈善演唱会,近20年时间里,走遍了全国21个省、270多个城市,举办了470多场演唱会和励志报告会。君子用自己的演出收入资助了395个残疾孩子和贫困学生,收养了19名孤儿。2013年,在南京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创办了南京市君子残疾人之家,为217多名残障儿童免费提供托养、康复、技能培训等服务。


君子先后参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节目录制,曾获中央电视台《爱心世界》栏目“爱心大使”、南京市江宁区“自强模范”、南京市慈善总会第二届“慈善之星”突出贡献个人奖、“全球杰出华人终身成就奖”、“无所不能 轮椅歌手”称号等荣誉与奖项。




君子老师对自己曲折但励志经历的讲述,收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扬。互动环节中,他也对观众的提问一一做了悉心解答。在回答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内耗时,君子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好,人生都会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爱,相信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有同学提问,如何更好地发扬善的本性以温暖社会,君子老师谈到,“人之初,性本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君子老师认为自己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人的善意,他应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正如他人帮助自己时并无所求一样,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力回报社会。



对于如何面对他人的眼光与评价带来的消极情绪,君子老师认为,需要做到“知足”。从他进入美丽的云大校园后,他一直都在感动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爱。如果他与听众中的任何一个人互换身份,他都会感到很满足、很知足,百倍千倍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幸福。君子老师说,只要自己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就能问心无愧。



活动现场,君子演唱了一首自己的歌曲——《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君子老师以口衔笔,为提问观众签赠了自传《我和我追逐的梦》,并与嘉宾和观众合影留念。云南大学学生会向君子老师赠送了百年云大纪念礼盒。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自发在祝愿板上写下感想和对君子老师的祝福。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我们不能放弃,要坚持奋斗。只有在奋斗中,我们才能让青春闪光。”君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传达给师生,用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和鼓舞大家,鼓励每位青年学子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前进,向云南大学百年校庆贡献青春力量,以大爱、奋斗、智慧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