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思想引领 · 院系风采 · 正文
青春意气,风华正茂——记资源植物研究院省级优秀毕业生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2-06-27 点击量:

毕业,是一场对过去青春的告别,也是崭新的开始。没有人永远是少年,但我们正值青春!让我们来欣赏资源植物研究院省级优秀毕业生们的飒爽英姿吧!


李凌宏,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中共党员,2019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凤益



获得荣誉

2022年荣获“云南省优秀毕业生”;

2021年荣获“云南大学2021年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1年在“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者暑期实践活动”中获得国家二等奖;

2021年主持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金奖;

2021年获得“2016年至2020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活动优秀实践队员”称号;

2020年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部级银奖;

2020年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国家级铜奖。


扎根基层

李凌宏同学在研究生期间驻扎边疆农村生产一线两年,在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曼拉村的云南大学田间试验站担任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班长,主要负责科技小院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配合老师完成小院班集体管理工作,同时协调小院成员和当地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科技小院的日常管理等工作。


乡村振兴,公益先行

李凌宏同学主持并建立了多年生稻公益项目组,作为项目组负责人为实现边疆地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帮扶2400余户贫困户,慰问孤寡老人312户,赠送化肥15000公斤,一对一助学58名留守儿童,发放爱心稻种18600公斤。两次走到抗疫一线的中缅边境对疫情防控人员赠送物资进行慰问。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边疆地区驻扎生产一线的两年里,李凌宏同学放弃了与同学们在学校朝夕相处的时间,但他不曾后悔,因为在这两年时光里,他和团队为了实现边疆地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当看到老百姓的收入提高和他们的笑脸,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业寄语

谦虚做人,踏实做事。人必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潘志立,男, 2019级作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瑞丽人,傣族,中共党员。现任资源植物研究院2019级学硕和博士班班长、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曾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导师:李永萍。



获奖情况

2022年荣获“云南省优秀毕业生”、“云南省三好学生”。

2020-2021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云南大学熊庆来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9-2020学年: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云南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科研成果

1.Leaf trichomes of Dendrobium species (epiphytic orchids) in relation to foliar water uptake, leaf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water balance《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IF=5.545) 第一作者;

2. 叶片吸收水分的研究进展《植物生理学报》第一作者;

3. 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分析 《生态学报》第二作者;

4. 植物木质部栓塞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第三作者;

5. 不同倍性猕猴桃的适生区预测及生态位分化 《应用生态学报》第四作者;

6. 2021年云南省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省级银奖”2项;

7.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21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墙报奖二等奖”。


找准方向,努力前行

潘志立同学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年入学时朱有勇院士以《把论文写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大地上——中国工程院定点澜沧科技扶持报告》为题讲授的“开学第一课”。通过朱院士的这一堂课,潘志立同学立下了未来三年研究生生涯的一个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所知所学以及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去,尽可能地去帮助更多的农民”。


学科交叉,拓宽思路

潘志立同学考研的时候是跨考的,他的本科专业并非农学,而是生态学。专业的跨越并没有给潘志立同学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造成困扰,相反,他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活学活用,把农学和生态学这两个方向结合在了一起,进行了交叉学科的一些研究。潘志立同学说“本科的专业背景拓宽了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思路”,同时,他也鼓励有跨专业背景的同学们可以在研究生阶段结合自己的本科专业进行一定的创新性研究。


脚踏实地

在问及对待科研的态度时,潘志立同学“脚踏实地”是他强调最多的一点,“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遇到很多困惑的东西,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子自己的想法才会成熟,才能够落地”。


毕业寄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师弟师妹们能潜心科研,不负三年的青春时光,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