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学子暑期“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团的同学们正纷纷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
快来看看本周YNUer发展成就观察团有哪些收获吧!
乡韵探迹:唱响振兴之音——昆明西翥街道沙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品牌的建设

图1 团队合影(负责人:周熊麒谕 指导老师:邱健 拍摄者:社区社工周小伊)

图2 团队在沙朗村布置“走进大村”摄影展

图3 实践团队与音乐会演员合影


图4、5 实践团队在沙朗村大村理事会门口进行废弃墙壁改造(改造前、改造后)


图5、6 “走进大村”摄影展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广大青年学生“走入乡村,奉献青春”的家国情怀,激发以青春之我弘扬民族文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爱党爱国热情,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艺术与设计学院走进沙朗助振兴志愿服务实践团”于2023年7月15日至7月20日前往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沙朗村,围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主题,与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合作,通过布置“走进大村”风情摄影展、组织“西翥向善”民族公益音乐节及文化墙体彩绘等方式开展志愿服务实践。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本次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不仅促进了沙朗村民族文化的传承、美化了乡村文化环境,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村民归属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

何彦亭,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2021级本科生
沙朗村是昆明市五华区的一个白族村,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今,在乡村振兴之中,沙朗村展示了少数民族聚居地独特的魅力,作为一名美术生,我走进沙朗开展音乐会、布展以及墙绘活动,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也在我大学生活中留下了浓厚重彩的一笔。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沃土,创造出不竭的动力。未来,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乡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赵娥,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2021级本科生
这次的三下乡之旅,我们前往了大村社区,筹办社区音乐会、民风民俗摄影展、与当地村民一起美化村墙……短短的几天,我不仅了解到了大村的特色风采,更在工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挖掘文化内涵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创新活动载体、引领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方法。未来我将更多地参与此类公益活动,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信息赋能个体:诺邓古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图1 团队合影(负责人:景娅丹 指导老师:朱明 拍摄者:侯斌)

图2 采访《舌尖上的中国》出镜者黄树江

图3 “诺邓一腿”品牌的火腿制作加工厂房

图4 参观小青树客栈

图5 参观农户火腿房
历史与档案学院的诺邓产业观察团于7月18日至7月23日前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诺邓古村展开调查。诺邓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火腿、民宿产业不仅是当地的特色产业,更是大部分村民的民生收入。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从诺邓火腿产业经营、民宿产业运行情况入手,深入了解诺邓古村的发展沿革以及现代化产业现状,并尝试以第三方视角阐述诺邓古村产业发展故事,让青年人了解到社会巨变,切实感受变革,进而吸引青年群体回乡发展,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

邹琪,政府管理学院, 政府学与行政学专业 ,2021级本科生
本次实践调研过程中,我们一边领略新时代诺邓古村诺邓火腿产业、民宿产业的历史变革与时代现状,一边感受乡村振兴在基层中的实践笃行,从书本、视频中的文字图片到实地考察中产业的飞速发展、群众的热情好客,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新时代变革带来的巨大幸福,同时深入古村,了解到了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素质,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紧跟社会动向,立足当下,以青春的热血和真诚投身乡村振兴。

张函嘉,历史与档案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
通过三下乡的实践之行,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诺邓产业经营的体制变革以及产业发展情况,更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乡村振兴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振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诺邓古村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文化特色,发动干部鼓励青壮年回乡创业,搭建平台、落地生根、切实打造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促进当地发展的文化产业和民营产业。经过这次实践,我深刻意识到了青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担当青年责任,为促进国家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字赋能口岸城市经济复苏:基于云南瑞丽自贸区的实证考察

图1 团队合影(负责人:苏睿雯 指导教师:曹云雯 拍摄者 :崔语珊)

图2 团队成员访谈用工企业

图3 市民选购玉石

图4 寻访多宝之城

图5 参观瑞丽试验区综合展示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三个定位”要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闻学院“三下乡”实践观察调研团于7月15日至7月18日前往“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瑞丽,围绕“数字赋能口岸城市经济复苏,基于云南瑞丽自贸区实证考察,”深入调研疫情防控优化调整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媒介对瑞丽经济复苏的影响。通过访谈与实地观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尝试总结数字经济助力口岸城市经济复苏,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优化策略。在调研走访中我们看到瑞丽多宝之城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珠宝直播、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与上千户商家建立直播合作关系,旺季销量能达到七至八万件;而在瑞丽试验区综合展示中心,通过“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国际贸易交往优势逐渐凸显;银井寨大力发展瑞丽文旅产业,既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促进了中缅两国世代友好、睦邻相处的胞波情谊。瑞丽国门口岸全面恢复通关后,边境贸易规模稳定提升。

苏睿雯,新闻学院 ,新闻与传播专业, 2021级研究生
我们深入“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瑞丽,从姐告口岸到多宝之城,寻访了解数字赋能下瑞丽各产业发展情况。在调研中我们看到,5万主播重新回归,边民互市贸易达9.8亿元,边城瑞丽的新鲜活力近在眼前。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感受到瑞丽经济复苏向好,边城的优势、起势不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良素材。我将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扎根祖国西南,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立体美丽中国。

陈冉冉,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2021级研究生
读万卷书更应该行万里路,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深入走访调研。领略行业的巨变和信息网络的潜能,也看到瑞丽这个“边陲不夜城”如何重新焕发活力生机。如今,瑞丽市齐力绘就富边样板、稳边示范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美丽新画卷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更激发了我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思考。未来,我将以实干为底色,担时代之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金融戍边促进边疆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云南边境县为例

图1团队合照(负责人:蔺应宝 指导老师:彭世广 拍摄者:蔺应宝 张玉朱 陈俊宇


图2、3 团队成员走访当地农民

图4 团队成员访问当地热带水果批发情况

图5 团队成员参观茶园采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也提出,通过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支持边疆地区发展,发挥金融支持以坚持边疆地区扶贫开发与富裕边民、巩固边防相结合。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要求,“经济学院金融戍边实践调研团”于7月8日至7月10日前往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围绕金融戍边如何促进边疆地区农民增收,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交流等方式对云南边境县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产业、金融机构对农民产业的帮扶政策、阻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等内容开展实践调研。调研结果发现,虽然部分金融政策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但依然存在农户种植业资金不足、农民金融素养较差、个体农户极少使用金融手段提高自身收入等问题。以调研结果为基础,团队成员深入分析金融戍边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路径,并对金融促进边疆地区农民收入增加提出对策建议。

蔺应宝,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21级研究生
在金融戍边促农增收的调研学习中,我们切切实实走访云南边境县,了解农民主要支柱产业和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探析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金融促进边境地区农民增收的相关对策建议。这让我感受到调研工作要走出去,更要沉下去,实地了解农民困境,知农情,才能更好促农收,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青年人的力量!

张玉朱,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21级研究生
在此次调研学习中,我们实地走访边境农村,并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金融机构是否有相关政策进行帮扶等内容,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探寻增收路径。本次“三下乡”调研让我与农户有了更深入的交流,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交流中不同的思想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真正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创新筑梦·成就观察”——云南白药集团实地调研

图1 团队合影(负责人:杨栋梁 指导老师:伏泓谕 拍摄者:贾月菡)

图2 参观白药空间

图3 参观云南白药博物馆

图4 参观云南白药体验馆

图5 参观医药物流中心
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栋梁团队共29人,于7月4日至7月6日走访了云南白药集团,由相关专业人士带领讲解,团队依次参观了云南白药博物馆、气雾剂生产线、牙膏智慧工厂和物流生产线,并在云南白药集团周边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发现云南白药深耕中医药领域,用现代科学推动公司中医药产品的开发,助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截至今年4月30日,云南白药已接通抖音、天猫、京东的40个店铺订单数据,建成数字化核心数据基础平台,全面推行经营业务数字化,智数应用研究开发进展顺利,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谢靓蕾,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在本次三下乡中,在为我们国家有如此优秀的民族品牌而骄傲的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制药这项工作的艰巨。医药行业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云南白药的这次参观,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一个正规制药厂的宏大产业与生产规模,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美好的憧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化工、药企行业未来的一份子,我们也会努力学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