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遵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贵州,进一步强调“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7月7日至7月9日,云南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红色小分队实践团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遵义,先后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 娄山关战斗遗址等革命圣地,感悟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追溯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瞻仰红色圣地 感悟长征精神

“1935年1月,红军到达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会址的主楼。进入会议旧址,峥嵘岁月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简陋的床铺,朴素的陈设,整齐的会议桌椅,挂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没有华丽的装潢与过多的修葺,反围剿中的紧张感和危机感仿佛萦绕在每个角落,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最朴素的环境中孕育出了最伟大的理想。回想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和红军烈士们呕心沥血的战斗生涯,无不让人肃然起敬。


实践团一路来到遵义会议陈列馆。陈列馆内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再现了“遵义会议”时期那段光辉历史。大家通过浏览图片资料、观看视频和听讲解员生动讲解,重温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感悟在漫漫长征路上的红军长征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历史的了解和对历史经验的感悟与理解,深刻认识到红军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是历史留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后,实践团成员前往红军山,在巍峨雄伟的纪念碑前驻足默哀,共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团队成员依次在纪念碑前献花鞠躬,深切缅怀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向长眠于红军烈士陵园的英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要铭记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事迹,铭记传承时代的重任,领悟革命先辈的红色信仰,将红色信仰植入自己的成长中去,赓续传承红色的力量。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峭壁绝立,直刺苍穹。实践团成员们走在娄山关的崎岖山路上,切身感受着当年红军在攀登娄山关时的艰难与危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欣赏了镌刻着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全文的巨型石刻,瞻仰了娄山关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后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蜿蜒山路而上,来到娄山关西侧小尖山战斗遗址,感受当年红军以此为阵地,击溃敌军数次反扑的艰辛历程。当年战斗的炮坑、弹孔被保留了下来,刻在石壁上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神情警惕,踏足此地,眼前浮现出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实践团成员们被战士们舍身忘我的精神折服,将更加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实践团成员们走过百仗梯来到娄山关红军战斗陈列馆,在馆内实践团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通过重温那段血与火并存的峥嵘岁月,体会革命先烈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奉献精神。



实践心得

李景学,法学院法学2021级本科生
历史长河汹涌澎湃,每朵浪花都有奔腾故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笔,必定是那伟大的红色文化。我们有幸参与此次社会实践,重走红军在云贵两省的足迹,感悟红色信仰,见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今后长征精神必将激励起我们艰苦奋斗的热情,引领着后进者上下求索,与时俱进的豪情。作为新时代好青年,我们要勇挑重担,发奋图强,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彭丹丹,法学院法学2021级本科生
遵义会议彪炳史册,长征精神光耀千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是我们当代青年肩负的光荣任务和重大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发奋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邱志媛,法学院法学2021级本科生
沐红色洗礼,催砥砺奋进。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我国的红色革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此书写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壮丽诗篇。参观遵义会议旧址,看到纪念馆中的实物、图片,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今天,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

伍朝玮,法学院法学2021级本科生
遥想先辈风姿,追寻长征精神。行至遵义,重温历史,领略到枪林弹雨中的滚滚热血,也感悟到前途未定时的真理激荡。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历史的背后是红军战士的英勇战斗,也是中共中央的破旧立新,亦是军队民众的鱼水情深。踏上娄山关遗址,历史的画卷如眼前山势平铺展开,伟人之声如在耳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抒发的不止是万千战士的豪迈气概,更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必胜信心与胜利曙光。

吴珂欣,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2021级本科生
历史不会忘记,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也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更不会忘记那些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就新中国的英雄与烈士!此次实践目的便是在于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感怀革命先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这次实践,我们参观走访了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丹桂红军村、鲁口哨战斗遗址等地,永不褪色的遵义会议旧址、高耸的六甲之战纪念碑、铁索横崖的普渡铁索桥……红军的精神,浸润着西部的万水千山。
回望过往奋斗史,眺望前方奋进路,作为新时代的云大青年,我们豪情壮志信心满怀,愿以吾辈之青春,担青春之使命,铸盛世之中华!
结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通过此次遵义之行,实践团成员们多维度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遵义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战斗史、发展史,重温了遵义会议在党和国家历史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孕育的宝贵精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进行不懈奋斗,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时的重要讲话中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老一辈革命者们的长征之路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长征之路才刚刚开始,青年一代会在新时代的新长征之路上保持政治定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党的教诲,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