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三下乡 · 正文
云南大学中外青年学子“三下乡”共探独龙江乡发展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4-12-31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道路、制度、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培养沟通中外的青年使者,引导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云南大学开展“独龙江畔·一跃千年——中外青年学子共探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独龙族‘蝶变’密码”主题社会实践。

实践调研从“独龙江乡今夕巨变——太古秘境实现一跃千年”“薪火相传谱写新篇——跨越发展中的青年力量”“云大青年挺膺担当——推普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三个篇章展开。

第三章:云大青年挺膺担当——推普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引领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实践团前往独龙江乡下辖的6个行政村,云南大学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成员面向独龙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群体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团联合独龙江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水平,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官方素材和数字平台,精心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集中组织、走村入户、走街串巷等方式,推广普通话,了解普通话普及情况。

多元互动促推普,浸润童心助成长

在独龙江乡孔当村、巴坡村,实践团分别联合独龙江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巴坡村村委会,结合青少年和村民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APP、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以集中学习的形式,面向全村青少年和部分村民开展推广普通话学习互动和教学,生动讲述掌握普通话对于开阔视野、促进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同时结合“七一”主题,开展“典耀中华”主题朗诵活动。

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在孔当村开展推普活动

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在巴坡村开展推普活动

实践团成员首先依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阶段与认知特点,巧妙分组,采取了多元化教学策略,开展经典诗词朗读、易错字纠正等活动。有的队员耐心细致地帮助小朋友一字一句矫正发音;有的通过模拟不同场景进行对话练习;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实践团成员则采取文段教学,带领他们学习知识的同时纠正读音。整个教学过程,既严谨又不失趣味,孩子们在诗词的字里行间、音节的抑扬顿挫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教室里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与独龙族孩子们进行普通话学习互动

随后,实践团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击鼓传花游戏向孩子们提问互动,同时开展绕口令、猜谜语等活动。实践团成员们用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与指导,确保孩子们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激发对普通话更浓厚的兴趣。

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与独龙族孩子们开展“击鼓传花”推普活动

最后,实践团成员结合“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日主题,开展“典耀中华”主题朗诵活动,带领孩子们朗诵《七月的天空》等诗歌,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自发合唱“独龙江乡中心校校歌”回应实践团。实践团成员们被这份纯真的回馈深深打动,进一步感受到了推普工作的意义。

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带领独龙族孩子诵读《七月的天空》诗歌

中外同讲普通话,携手致远情谊深

在本次推普活动中,留学生们也满怀热情地参与到了普通话学习中,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独特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印记,却都怀揣着对中文及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面对孩子们好奇的目光,留学生们热情地和周围的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学习普通话时的经验,讲述了从最初的发音不准到如今能够相对自如交流的转变过程,鼓励孩子们勇敢开口表达,坚持练习。

留学生同学用普通话分享个人学习中文经验

留学生们用普通话介绍了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为孩子们搭建起联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孩子们不时提出问题,留学生们耐心解答。孩子们甚至会“现学现卖”,将自己刚刚学到的字词读音或是趣味绕口令,与留学生同学们分享讨论。一次次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让普通话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留学生们用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们相信,通过认真学习普通话,可以让自己在未来能够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实践团在独龙江乡孔当村开展推普活动时与当地青少年的合影

实践团在独龙江乡巴坡村开展推普活动时与当地青少年的合影

入户串巷话产业,规范语言助振兴

在迪政当村、龙元村、献九当村和马库村,实践团成员与独龙江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政府和学校开展普通话推广的相关工作和举措,并在他们的协助下走村入户、走街串巷,与当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深入讲述普通话推广对于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推广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APP。

根据前期关于独龙族特色产业、文化发展现状,实践团成员还发挥各自所学的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法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等专业优势,将普通话推广与独龙江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旅游业等职业技能知识和法律常识相结合,面向农民、电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妇女老人等群体推广普通话,助力独龙江乡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入户开展推普工作

实践团开展交流分享会

每日实践调研后,实践团集中召开交流分享会,成员踊跃分享当天实践调研学习心得体会。

黄美玲(缅甸) 2023级本科生 汉语言专业

在推普过程中,我们联合独龙江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当地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普通话。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他们普通话,比如“绕口令”和“声母易错辨析”,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游戏中,他们提高了说普通话的兴趣。临走前,当我们道别时,一个小女孩告诉我,“我会想你的,姐姐”,我几乎要哭了。那时,我感觉到了,尽管我们的国籍不同,但通过普通话使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使我舍不得离开了。

作为一名来自缅甸的留学生,我深感此次活动的意义重大。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普通话作为中国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村民们学习的热情和进步时的喜悦,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通过与中国同学和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合作,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我们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张衡  2023级研究生 土木水利专业

当我们抵达孔当村和巴坡村时,我被那里的纯朴与热情深深打动。来的大部分都是孩子,他们身着独龙族特色服饰,脸上带着一丝丝的好奇与微笑,我们不仅向他们介绍了学习普通话的意义与目的,还与他们一起参与了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从简单的普通话题目考察,到与孩子们一起欢笑的游戏,每一刻都充满了温馨与感动。那时,我感受到了语言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心与心的距离。

我们的脚步也遍布了独龙江乡的另外四个村子。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现状与教育情况。他们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深刻体会到了党的政策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我也被独龙毯这一传统手工艺品所吸引,它不仅是村民们世代相传的手艺,更是他们走向世界的桥梁。留学生同学们与当地孩子们用普通话进行了交流,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特色,这让我对普通话的推广有了更深地理解。

在这段推普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故事,更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每一次与村民们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纯朴与善良,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在校学习机会。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普通话将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让沟通无界限、乡村齐振兴、文化共繁荣的美好愿景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史钧瑀 2021级本科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

今天,我们深入独龙江的6个行政村,通过集中学习、走村入户的方式,切实了解独龙江乡群众普通话掌握情况,进行普通话教学。走进村子,我原本以为村民们对于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会相对有限,但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大多数村民都能够用较为流利的普通话与我们交流。这种变化,无疑是独龙江地区开放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在推普活动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许多淳朴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当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还唱起了校歌,仿佛是对我们最真挚的感谢与欢送。

更令人感动的是,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主动加我们的微信,希望以后能和我们多多交流,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我深知,这份信任与依赖背后,是他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为期两天的推普中,我被独龙江人民的淳朴与热情所感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我深受鼓舞。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独龙江地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青年学子也将继续为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晴  2021级本科生 新闻学专业

在孔当和巴坡集中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拍摄工作。通过镜头,我看到了很多令我动容的瞬间。进行教学的实践团成员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教授的几个小朋友,而我看到的是每一组小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的“情愫”。在我的镜头下,每一位团队成员好似都变成了幼师,我看到的是不同于平时眼中他们的另一面,他们可以和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们打成一片,他们能用很有趣的方式和案例对普通话进行阐释。小朋友们则都很活泼开朗,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极高,更令我惊喜的是大多数小朋友的普通话都比较标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进步的缩影。

在最后《七月的天空》的集体朗诵环节,当读到最后“于是,被你点亮的心灯,要用燃烧的生命,照亮红色的中国”时,我看到小朋友们都以一种昂扬骄傲的姿态大声朗诵,那种自豪感是发自内心的,是溢于言表的,我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这句话的力量。所谓的“情愫”是指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教学中,小朋友们和团队小老师之间建立起的友谊。教学结束后的合照环节,每个小朋友都争着和自己的小老师合照。触动我的是一个单独来找我合照的小朋友,她的小手主动拉住我,然后朝我微笑。在她来找我之前我并没有记住她,可是她却记住了我,那一刻,我无比感动。

结语

本次社会实践,中外青年学子一同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独龙江峡谷,深刻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独龙江与独龙族的发展奇迹;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及其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自己的耳朵倾听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团结奋进之歌。

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生态农业的转型;从“木刻传信”“结绳记事”到互联网畅通;从人马驿道的艰辛,到独龙江公路与隧道的穿山越岭;从马库警民学校到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边防官兵的开拓和建设,到如今奋战独龙江乡各条战线上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力量……70余年沧海桑田,改变的有太多,不变的是精神力量,传承的是红色血脉。通过调研实践,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相互之间结下了深情厚谊,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了无数个温暖人心、激励人心的中国故事。独龙江的山山水水,已经成为实践团成员们心中那份难以忘怀的中国记忆。中外青年学子将把这些故事带到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听到独龙江以及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故事,看见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未来,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同学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挺膺担当,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