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7月14日—28日,云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组建暑期社会实践支教队,奔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知识为舟、爱心为帆,开启为期两周的支教航程。一群怀揣教育理想的大学生志愿者,跨越山水,在会泽的土地上,为当地孩子编织充实、快乐且满溢启迪的夏日成长记忆,用行动践行青春担当,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多元课程 打破边界,让知识趣味生长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云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支教队怀揣“以知润乡、以爱育人”的初心,为当地孩子打造打破学科边界的趣味浸润课堂,让知识与欢笑双向奔赴。
文学经典:穿越时空的“忠义”对话
支教队员以“寓教于乐、知行合一”为纲,让文学经典“活”起来。从《三国演义》里“桃园结义”的热血誓言,到“官渡之战”的谋略交锋,志愿者们化身“时空摆渡人”,用连环画铺展历史长卷,以情景剧复刻经典场景,组织角色讨论。孩子们穿越千年,触摸“忠义”温度,感受历史脉搏。
课堂上,当志愿者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关羽,面对曹操厚待,会如何抉择?” 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坚守“忠义”,誓要寻兄;有的辩证思考,探讨恩情与大义的平衡。“原来历史人物这么有趣!” 稚嫩的感叹,是对文学与历史交融教学的最好肯定,让经典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精神对话。

团队成员为同学们讲解《三国演义》
科学奥秘:看得见的“魔法”实验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化身“科学魔术师”,将“色彩魔法秀”“彩虹泡泡”“银镜反应”搬上讲台。当葡萄汁遇神秘试剂瞬间变色,巨型泡泡在阳光下折射彩虹,试管内壁“长出”光亮银镜,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惊叹,点亮了山乡夏夜。
志愿者用生活化语言拆解原理:“酸碱指示剂就像‘魔法小精灵’,遇到不同溶液会变装!” 把酸碱指示、氧化还原、光的折射等知识,融入奇妙现象。孩子们不再觉得科学晦涩,主动追问、尝试,让课本知识在神奇现象中扎根,埋下探索科学的种子。

团队成员为同学们准备实验课
数理世界:动手动脑的“闯关游戏”
推动桌子感受摩擦力,滑动书本、滚皮球感受阻碍运动的力量,数学课变身“闯关游戏”,趣味拼图拼出几何之美,“快餐购物计划”等生活应用题,让运算之妙融入日常。
孩子兴奋分享解题思路,参与算数大比拼,在动手动脑中,领悟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志愿者引导:“生活里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找!” 激发孩子们主动观察、运用数理知识的热情,让抽象公式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团队成员为孩子们上数学课
语言学习:欢唱中的“词汇流淌”
英语课堂化身“歌唱派对”,轻快英文儿歌响起,“hello”“friend” 等词汇自然流淌。单词接龙、看图说词等互动游戏,打破语言学习隔阂。“Follow the rhythm, sing with me!”的欢唱中,孩子们不再畏惧英语,敢说敢唱。
志愿者设计“英语小剧场”,让孩子用简单词汇演绎日常场景。从羞涩开口到主动表演,从磕磕绊绊到流利表达,语言学习的畏难情绪消散,课堂成为欢乐的语言交流场,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新窗口。

团队成员为孩子们上数学课
体艺天地:动与美的“真情表达”
清晨操场,军体拳号子响亮。孩子们挺胸收腹,一招一式练出精气神,汗水里淬炼专注与坚韧。美术课上,画笔描绘“夏日阳光”,彩泥捏出百态“人脸”,色彩线条自由挥洒,想象力肆意飞扬。舞蹈课随音乐节奏律动,旋转跳跃间,感受民族韵律的活力与热情。
体艺课程不止传授技能,更传递热爱。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动与美中,释放天性、发现自我,让体艺之美滋养心灵。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做军体拳
从《三国演义》情景剧的历史对话,到“色彩魔法秀”的科学奥秘,从“快餐购物计划”的数理应用,到英文儿歌的语言启蒙,再到军体拳与彩笔勾勒的体艺天地,课程打破传统框架,将抽象知识变可触可感,让孩子在探索中爱学习、在互动中长本领,实现“知识无界,趣味满课堂”。
品格塑造 扎根心灵,培育价值底色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唤醒,是价值的传承。”云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支教队深知,乡村孩童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滋养,更需品格打底,团队以“扎根心灵、润物无声”为理念,打造系列品格培育活动,让美德与成长双向奔赴。
直面成长困惑 校园暴力的“智慧应对”
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动画展示,让孩子识别欺凌行为。“遇到欺凌,要勇敢说‘不’,还要找老师、家长帮忙!”课堂讨论中,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更懂得在安全前提下,智慧帮助他人。“尊重与包容”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幼小的心灵。

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识别欺凌行为
爱心实践传递 “义卖”里的给予与责任
一场特别的“爱心义卖”温暖课堂。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书籍、手工艺品,在一场场爱心的交换中,传递温暖和善意,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将所得捐给当地留守儿童。“给予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志愿者向孩子们传递道。通过本次义卖活动,孩子们亲身体会到“给予”的幸福,培养社会责任感,让爱心在互助中传递、延续。

团队成员进行爱国教育
规则意识启蒙 从课堂到生活的“责任担当”
遵守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模拟“红灯停绿灯行”情景,让孩子们深刻懂得规则守护安全;课堂“小组合作守秩序”实践,让孩子们明白规则保障效率。从课堂纪律到交通规则,志愿者们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的形式,教育引导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与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学会自律,并逐步培养规则意识,引领孩子们迈出社会责任担当的第一步。

团队成员进行普法教育
点燃梦想星火 “追梦”路上的方向指引
“梦想的实现”主题课上,孩子们在卡片上写下憧憬,分享“追梦小计划”。志愿者讲述不同行业追梦者的故事:科学家攻克难题、运动员赛场拼搏、教师深耕讲台……引导孩子认识到,梦想需要明确目标、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是梦想星火被点燃的模样,为成长注入奋进动力。看着孩子们眼里的星火,志愿者们心里也燃起了希望和动力。

孩子们的手工成果
每一项活动都以孩子能懂、能参与的方式,将品格养分融入日常,让正直、善良、自律、有理想的价值底色,在他们心中慢慢扎根、生长,为未来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双向奔赴 心灵碰撞,共赴成长之约
“教育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是彼此照亮、共同成长的旅程。” 云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支教队在会泽山乡的支教时光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与孩子们并肩成长的同行人,以“心灵碰撞、彼此滋养”为纽带,书写双向成长的温暖篇章,让陪伴与蜕变双向奔赴。
从陌生到默契,是信任与欢笑的悄然升温。初遇时羞涩躲闪的孩子,在志愿者手把手教学军体拳、俯身倾听昆虫发现的耐心里,渐渐主动问好、拉着志愿者展示成果;操场上的协作游戏、教室里的真诚夸赞,简单互动架起心灵桥梁,让支教时光满是温暖。而从被动到主动,更藏着孩子们闪耀的成长蜕变:曾拘谨沉默的他们,在鼓励下变得积极举手、大胆表演,眼神从迷茫好奇转为专注坚定,一句“以前不敢发言,现在觉得能做好”,正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最佳见证。
这份奔赴更是双向的珍贵馈赠。“看到孩子从怯懦到参与、从懵懂到思考,所有准备都值得!”志愿者的心声里,满是付出后的价值感——孩子们的进步与笑容,是对支教最有力的肯定。而志愿者也在这场相遇中收获感动,在解决教学难题、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与童真在彼此生命里都留下了闪光印记。


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一起运动

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解惑
余韵悠长 知识星光,照亮远方
今年暑假,云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学子跨越千里之隔,在西南边疆的沃土之上,以青年时代担当共促南北对话交流,携手书写“关爱”这篇生动文章。团队创新打造“四有”特色——承教育帮扶之 “有传统”,探趣味教学之“有内涵”,创“知识 + 品格”双育之“有思路”,守成果转化之“有成果”,并以此为引领,以“浸润力”赋能成长,用多元课程打开孩童探索世界的窗口;以“实践力”扎根山乡,在支教课堂中锤炼育人本领;以“传承力”延续担当,让青春责任在乡村教育沃土中扎根。
会泽之行虽短,却让知识与爱心同频、成长与陪伴共振、小我奉献与乡村振兴交融。军体拳的整齐步伐、化学实验的奇妙变化、英语课的欢唱、美术课的创意、梦想课的憧憬…… 这些声音与画面,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乐章,是知识与爱心交融的旋律。未来,云大学子们更将以坚定步伐延续“助力乡村教育”之志,用温暖行动续写“童心向党”之情,让教育初心融入血脉、化为行动。相信知识星光,将继续照耀孩子们前行,启迪他们走向更广阔天地。这个夏天,在会泽,云大青年播种希望,收获成长,让支教的意义在传承与奋进中不断延续、闪光,为乡村教育振兴写下青春注脚,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这份实践答卷写满知识温度与青春担当,更传递着乡村教育赋能的无限可能。

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学子联合支教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