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原创内容 · 正文
疫情防控,云大青年有作为(十一)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0-03-08 点击量: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朱辰熹同学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了社区的志愿工作。作为浙江省衢州市紫港社区“战疫情”工作中年纪最小的志愿者,她将热情与活力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工作中,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卡点值勤,检测社区出入人员体温,登记居民信息。在浙江省推行“健康码”管理制度之际,她主动向社区的居民介绍“健康码”并教会他们操作步骤。截至目前,朱辰熹所在的紫港社区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感染和疑似病例。抗击疫情有如滚石上山,不进则退,唯有咬紧牙关,斗志昂扬,一往无前才能克敌制胜,驱散病魔。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朱晨熹表示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新闻学本科生肖思宇所住的曲靖市花山街道施家屯社区是国道和乡道的交界枢纽,来往车辆及人员繁多复杂,车辆排查工作困难,需要大量人力支援。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主动加入了社区防疫工作,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志愿工作。肖思宇深知施家屯社区属于乡村一级的基层地区,居民大多文化程度有限,对疫情的防控意识不足,且疫情正值春节农闲时期,居民有着大规模的聚集交谈和走亲访友习惯,同时佩戴口罩等防疫意识不强。这些隐患都有可能导致疫情上升,影响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她主动担任起了社区的防疫宣传工作。在疫情宣传中,她与基层干部们到每家每户张贴防疫宣传告示,进行广播、编辑滚动电子大屏的宣传标语,同时在村里悬挂防疫横幅,实时传达疫情防控措施。除了使用传统手段外,肖思宇还运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对防疫工作进行记录。



杨小丽,中共党员,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2019级研究生。疫情发生后,杨小丽立即加入家乡云南德宏的疫情防控工作。2月7日,她加入了“光芒志愿者服务队”,每天负责到街道、菜市场、广场、公园等人群聚集区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劝行人佩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集。2月13日开始,杨小丽在社区入口登记执勤,除了做好人员出入登记之外,她还要背着音响到社区周边的商铺和街道进行疫情及防护知识的宣传,监督、指导商铺人员制作二维码。每天,她从早上八点出门一直到下午六、七点回家,基本都要走两万步以上。2月16日开始,在德宏州委的号召下,杨小丽又转变了“战地”,报名到机场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航班降落的信息登记及防疫宣传工作。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达机场,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待航班的抵达。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旅客,杨小丽需要详细的核实好每个旅客的详细信息。遇到有些旅客看不清字或者是不识字,有些因为讲方言和其他国家的语言等沟通上的困难,她都想尽各种办法一一解说,保证工作做到位。每送走一个航班旅客后,志愿服务队都需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步骤,有时工作到凌晨才能回家。杨小丽说:“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每每听到有群众和旅客们对我说‘辛苦了’、‘注意防护’等话语时,都感觉精神为之一振。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递正能量,虽然能做的有限,但是我仍然会竭尽全力,只要大家守望相助,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12日富宁县青年突击队—“集市助力队”成立了,这是由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分别分成3个小组,轮岗在富宁县城的3个农贸市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李开局就是其中的一员。在防疫过程中,李开局主要负责协助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体温测量、出入公共场所扫码、体温检测登记、防控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李开局说:“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战士。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奉献自己的力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如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敢于为他人的平安,为祖国的安宁负重前行!”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绘画专业的学生何柱成家住铜陵市,他通过血液中心网站了解到,铜陵市正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于是他主动联系身边的同学、伙伴们一同参与。何柱成的母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他的母亲放弃了春节放假和家人团聚,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工作岗位上。在母亲的鼓舞和带动下,何柱成也非常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隔离却并不隔心,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个体的力量很微弱,但汇集在一起便是一片爱的海洋。‘皖卾共战疫,热血传真情’,希望我的血液能帮助到那些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一同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相信风雨同舟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施锦,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18级音乐专业本科生,家在云南省文山市。2月12日,施锦加入了文山市开化街道沙坝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他的主要任务是对社区、街道进行消毒以及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每天早上八点,施锦就穿戴好护具,两人一组开始对社区、街道进行消毒,他们每天至少要完成三个住宅小区的每个楼栋、每个楼层的消毒工作,确保每个角落都要进行全面消毒。看到他们所负责的小区里有很多老年人,他们就印制了一些易于老人理解的宣传单并耐心地向他们进行防疫宣传,如果看到一些不戴口罩出门的群众,他们也会上前耐心劝说。他说:“虽然每天走很多路、爬很多楼是辛苦的,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守护好自己的家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志吉,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本科学生,家在昆明市嵩明县牛栏江镇小新街乡李小村。2月8日,刘志吉加入了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她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入户进行信息排查,并配合公安局进行信息的核查登记。2月12日,刘志吉家所在的村委会要求全面指导商户安装使用“云南抗疫情”小程序,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她协助走访商户安装扫码系统99户,登记人员信息180人。因为疫情的发展,村委会要求所有店铺全部关门,刘志吉又挨家挨户地进行解释宣传工作。刘志吉说:“只要疫情不结束,我就不能停止我的工作。只有大家都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我们村庄才能恢复往日的安宁祥和,我才能安心返回学校学习。”



王浩鹏,云南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学本科学生,家住上海市青浦区,用实际行动参与抗击疫情,践行了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与爱国情怀。在上海开始初步复工后,大量人口返沪,疫情防控工作迎来了很大的挑战。他主动报名了青浦区崧淀社区的志愿者工作,负责外来人口返沪跟踪,小区居民出入检查,常住人口登记发放出入证和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上海市各中小学延迟开学,调整为网课教学,他主动参与书籍教材整理、配给和快递工作。他说:“这次疫情时一个理解中国,观察社会,反思自己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 ,我们应该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知行合一,为祖国的安全和未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