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和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同学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习实践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2024年7月31日-8月3日,云南大学“云上沧源”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赴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

实践团队与团县委工作人员合照
二、以文塑旅话发展,由旅兴民绘蓝图
“以文塑旅 由旅兴民:品牌设计赋能沧源佤族自治县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由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师生组成,经校团委选拔审核,团省委推荐申报全国示范性团队。项目学生团队赴沧源佤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调研,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剖析归纳品牌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路径,在沧源县建立文化旅游产业推广、视觉创新和文化挖掘体系,以实现沧源县文化旅游品牌与视觉传播模式的创新设计、情感融合和互动协作,利用设计为乡村赋能,更好地推动沧源县文旅产业的整合与优化升级。
8月1日下午,实践团队师生与沧源团县委召开了关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讨会。会议由沧源团县委副书记洪天菲主持,团县委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本次研讨会,实践团队进行主题汇报。

实践团队与团县委开展研讨会
会上,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孙梦琦同学向与会领导介绍了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施行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的理念以及云南大学组织引导云大学子以社会实践形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实践育人模式。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2级绘画专业本科生张永琦向与会领导汇报了团队预期实践方案。“云上沧源”团队将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沧源文旅产业面临的如品牌设计不完整、产品种类少等问题,提出创新的品牌建设模式,并结合云南大学的高校资源优势,推动沧源县文旅产业的整合、优化与升级,预期将实现沧源文旅品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实践团队与团县委开展研讨会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胡湘袖向与会领导展示了目前项目设计进程。详细介绍了实践团队在昌新国际艺术学院设计系品牌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发的佤族IP形象与衍生品设计、沧源岩画创意图形设计以及沧源岩画宣传海报设计。实践团队立足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崖画之乡”“佤族歌舞之乡”“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特色,将视觉设计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艺术与民族文化相交织,并为沧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品牌设计赋能。





项目设计进展 作者:赵洁、渠雪鑫等
随后,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卓向与会领导介绍实践团队本次的调研和设计规划。“云上沧源”团队接下来将主要围绕沧源民风民俗资源标志形象、沧源红色资源标志形象、沧源旅游资源标志形象展开调研与设计,团队秉持文化传承与创新、自然与人文融合、带动旅游业经济的设计定位,开发沧源文旅品牌设计的基础与应用系统。从设计的角度对沧源县文化旅游资源和民风民俗进行品牌创新研究,促进沧源旅游品牌的升华,为沧源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域整体形象的提升提供参考。

沧源团县委副书记洪天菲
沧源团县委副书记洪天菲在听取了云南大学实践团队的主题汇报后,对项目团队的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沧源县概况、民风民俗、佤乡文旅特色和设计需求,并表达了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力支持和殷切期望。
三、重温佤山历史,共谱佤乡新篇
为深入了解佤山历史文化,追寻佤乡发展情况,8月2日,云南大学“云上沧源”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沧源佤族自治县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历史场景中沉浸式学习阿佤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革命史,感受新时代沧源县革命老区建设新成就。




实践团队在沧源县档案馆进行参观学习
沧源县档案馆围绕美丽的家园、不屈的民族、奋进的佤山、沧源新时代四个篇章,全面立体呈现了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基本县情与建设发展历程。实践团一行跟随档案馆讲解员刘明芳老师的脚步,认真聆听和观看“黄果事件”“班洪抗英”“佤山抗日”“奋进佤山”等珍贵历史资料,回顾沧源反抗、建设、发展的艰苦奋斗过程。一批批反映沧源佤族历史的珍贵资料,充分展现沧源悠久历史,彰显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彰显了阿佤人民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光荣传统。实践团成员们透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档案和图片,感受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生活厚重的历史、峥嵘的岁月和伟大的变革。

实践团队与档案馆工作人员合照
8月2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前往葫芦小镇参观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成就展。此次成就展以“风雨兼程六十载·扬帆起航谱新篇”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包含第一篇章“百业待兴 艰辛历程”、第二篇章“团结奋进 铸就辉煌”、第三篇章“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三个主题展区。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会了在党的领导下,沧源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生动实践,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实践团队参观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成就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如今的阿佤山,古老边寨正焕发出新活力,佤山人民正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云南大学“云上沧源”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将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新时代好青年,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心感悟,共同分享民族团结进步的甜美果实。
四、追寻秘境沧源,践悟文旅脉络
为深入了解沧源独特的文化内核,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设计出能够代表沧源的标志形象,进而助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8月3日,实践团队在沧源县当地工作人员罗继武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走进沧源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体验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实践团队进行沧源县旅游文化资源调研
团队首先来到了被誉为“最后的原始村落”“活着的历史博物馆”的翁丁原始村落,翁丁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佤族传统村落风貌,团队成员深入村落,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期待,翁丁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地点,更是佤族文化的活化石,是研究沧源乃至整个云南边疆地区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
随后,实践团队探访了班鸽村,一个集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村庄,在这里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佤族的传统生活习俗,并观看了再现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迁的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剧《族印·司岗》,在与当地村民的互动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在实践团队前往永和口岸的途中,途经了世界著名的佤山云海观景台以及幸福村。云海观景台是观赏沧源壮丽云海的最佳位置之一,在佤山云海的下面就是整个沧源县城,站在观景台上,变幻莫测的云海使实践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深受震撼。紧接着,实践团队来到了幸福村,幸福村是一个典型的佤族村落,也是沧源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亮点,不仅展示了佤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还引入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实践团队进行沧源县旅游文化资源调研
在沧源司岗里崖画谷,实践团队见到了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崖画,这些神秘的壁画多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记录了先民们狩猎、采集、生产、祭祀、战争凯旋等生活片段和信仰图腾,画风整体粗犷古朴,是研究沧源历史文明的重要线索。
随着文旅融合战略的不断推进,沧源正在逐步实现从“秘境”向“旅游胜地”的转变,未来,这片神秘而又豪迈的土地将继续书写更多关于“诗与远方”的故事,实践团队也将融入沧源佤族多元文化,设计出独属于沧源的标志形象。


实践团队观看古老的沧源崖画
五、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佤族人民历来爱党爱国爱家乡,有“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班洪四大嫂” “佤山抗日”等系列感人肺腑的历史红色资源,在沧源县班洪乡设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文化长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宣讲站、感恩广场、班洪抗英纪念馆等红色场所。8月3日,云南大学“云上沧源”社会实践团队踏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去了解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去感受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

实践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沧源佤族自治县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次“千年跨越”的伟大成就。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阿佤山的发展巨变,是党的光辉照边疆的生动写照,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就没有阿佤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沧源县县貌
在勐董镇永和社区国门新村,实践团队看见了阿佤人民在党的兴边富民政策指引下生活环境、生产条件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沧源县当地工作人员罗继武老师向我们介绍道,2023年沧源县沿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一万九千元,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原来居住的上永和自然村是典型的落后村、贫困村,如今住在国门新村,不仅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而且起到了强边固防作用。


实践团队在勐董镇永和社区国门新村和S166号界桩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当实践团队站在永和口岸和S166号界桩傍,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阿佤山区人民的热情好客更让我们体会到民族团结对于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如今的沧源县正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共同唱响阿佤人民的幸福新歌。
六、团队心得体会分享
陈俊伟 2021级本科生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在对沧源县进行的实地考察中,我们“云上沧源”实践团队深入探访了当地的多个特色旅游景点与红色教育基地。沧源县的快速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我也注意到了其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特别是,沧源县在塑造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和品牌核心价值方面尚显不足。各景区的视觉设计缺乏统一性,缺乏明显的衍生图形以及衍生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旅游品牌的整体形象和识别度。基于这些发现和认识,我深感有责任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期为沧源县的旅游品牌塑造和长远发展提供实际支持。
孙琰宁 2022级本科生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在对沧源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调研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司岗里崖画谷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址。通过实地考察,我目睹了这些具有超过3500年历史的崖画,它们以其原始的粗犷风格和生动的表现力,深刻反映了沧源地区古代文明的艺术特色和社会生活。每一幅神秘的崖画,都是沧源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深深激发了我们对于进一步探索沧源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作为新时代的云大学子,我将把本次调研的宝贵收获铭记于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我将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沧源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推动边疆民族的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磊 2022级本科生法学院 法学
在四天的沧源调研过程中,佤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佤乡”的美誉名不虚传,作为“一步跨千年”的民族,佤族文化充满了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以牛作为民族的图腾,黑红相间的佤族服装,独一无二的“摸你黑”节,别具一格的茅草屋建筑,以黑为美的风格……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佤族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助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卢灿 2022级本科生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社会学
在对沧源红色文化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多个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见到了诸多历史文献和珍贵照片,生动地重现了那段充满荆棘的革命岁月。面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与压迫,佤族人民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通过举行剽牛立盟等仪式,表达了他们誓死捍卫家园的决心,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部壮烈的史诗。这种英勇与坚定的精神,正是班洪人民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的老区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班洪乡中阿佤人民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将如一把炽热的火炬,始终激励着我。
七、结语
世界佤乡,秘境沧源。踏上这片热土,团队感悟到了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独具风情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情怀。下一步,云南大学实践团队将会把在沧源县的学思践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挖掘沧源美、宣传沧源美、助力沧源兴,让更多人看到阿佤山以及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篇章。在助力边疆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展现青年智慧、彰显青年担当、践悟青年笃行!

实践团队与团县委工作人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