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团学资讯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全国优秀,云大学子用实践淬炼青春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3-12-10 点击量:


近日,共青团中央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报结果:云南大学团委获评2023“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云南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暑假社会实践发展成就观察团获评2023“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2022级研究生彭泉钦获评2023“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云南大学团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实践育人”格局,引导云大青年以社会实践形式到西部去、到农村地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的殷切期盼!


01构建长效机制,打造实践育人课堂


学校通过连续多年实施暑期“三下乡”和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搭建起以常态化实践为主体,“三下乡”“返家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长效实践育人协作机制,调动全校三万余名团员青年聚焦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民族团结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023年,全校共组织324支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含10支重点团队),5000余名同学,300余名专业教师,聚焦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民族团结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将“学思”与“践悟”相结合。



组织社会实践成果展和青年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总结经验、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理论——实践——理论”三环相扣的育人模式和“成员互助、师生互助、团队互助、同辈互助”“四互助”格局。2023年10月,64名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代表结合实践经历开展交流分享,全校百余个暑期社会实践立项项目成果以海报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吸引2000余名同学驻足观看。






02丰富实践内涵,开阔实践育人视野


云南大学团委不断丰富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实践育人与思政教育、志愿公益、专业特色“三个结合”致力于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全校组织近100支党史学习教育和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云南大学“云边红路”暑期社会调研团结合云南省近些年来党建引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生动实践,探索“国门党建+”模式引领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讲好国门故事,让红音进融媒,视频作品入选中国共青团杂志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品展播,云南大学赴勐海县开展推普暑期实践活动和“同心同语”小分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成果获中国教育电视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公众号宣介。





坚持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动员云大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社会。联系学校“双一流”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云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组成近40名本硕博学生形成学生科普讲师团,为各地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直接服务群体近3000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中的耕与赓”调研团,扎根西畴三年,积极探索西畴县域现代化治理经验到聚焦西畴生态文明之路。






坚持社会实践与志愿公益相结合。云南大学新型远程医疗互助平台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海拔4292—5600米的地方,徒步25公里,进村入户,让边远地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让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在暑期派出40余名志愿者,前往昭通鲁甸、曲靖宣威、楚雄永仁等支教点开展夏令营活动,每年为约100名乡村或社区儿童、30名高中生开展陪伴式志愿服务,让知识与爱穿过大山,传递到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贫困家庭,鼓励和引导他们向阳生长。






面向国际,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连续多年承办中外社会实践周重点项目。2023年8月,组织了我校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越南、伊朗、缅甸、尼泊尔6个国家的12名中外青年共赴建水、元阳、玉溪、新平、建兴等地走访调研开展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共探云南发展中读懂中国,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传播者,实践成果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青年世界观”推介。





03培育精品项目,做优社会实践品牌


围绕“实践育人”体系、深化实践探索,鼓励各团队长期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可示范、可引领、可持续”的特色精品项目。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党员师生20余人组成“红军长征过云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暑期“三下乡”团队,连续三年沿着红军长征过云南西线行程开展学习调研,累计行程1015公里,深入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与伟大。“云海芯滇”实践团队通过科技应用,服务边疆山乡教育、生产,从原生态乡村逐渐过渡到了数智化的数字乡村,实践成果获省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9项。






全校31支团队入选全国重点专项社会实践活动,1个团队获评“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全国20个),2个团队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三等奖,2个团队获评中国青年报2023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成果项目优秀、视频优秀,1个个人获评2023年“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通讯员,4个团队荣获云南省 2023 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个团队荣获“青春百团助百村”云南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二等奖,2个个人获评云南省2023 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多项实践成果获新华网、《光明日报》、新华网、云南网等平台报道、转载。


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云南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暑假社会实践发展成就观察团



实践简介


为响应团中央“以中国大地为课堂,在观察中感受发展变化 ”的主题号召,2023年暑期,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UPA师生组成“发展成就观察团”。云南大学谭立力教授、团委书记付秋静老师,浙江大学王诗宗教授、沈永东教授、金一平教授及两校学生代表一行28人先后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保山市和浙江省杭州市进行实地调研。实践团师生依托参观走访、干部座谈、团队交流等多种形式,多维度、多视角地掌握了两省多地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举措和成效,东西联动,经验互鉴,探寻共同富裕的振兴之路。





活动成效


实践团依托“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将团队成员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主题小组,形成了22篇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20余万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整个调研过程形成宣传报道共计16篇,获新华网、《光明日报》、新华网、云南网等平台报道和转载,宣传报道数量多、质量高,团队社会实践事迹得到广泛的宣传,获得良好反响。




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政府管理学院 2022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 彭泉钦



彭泉钦,政府管理学院2022级政治学理论研究生。他始终秉持着“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热爱”的理念,不仅读万卷书,更是行万里路,扎根祖国西南边疆,多次前往云南省边境县,主持或参与到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4项,感受新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宏大的实践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担当起中国发展故事的叙述者,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体认国情,立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治理做出青春贡献。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未来,云南大学团委将继续深化“一体两翼”长效实践育人协作机制,创新社会实践视角,打造社会实践精品,努力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质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