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三下乡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展播|古驿风云,寻迹西南(历史与档案学院)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4-08-14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提升青年学子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古云南驿再焕新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11位同学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开展为期七天的“寻迹西南抗战生命线——‘古驿风云’:国家、民族、边疆视角下近代云南驿交通运输发展的档案与历史考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7月16日至22日,实践团队深入祥云县各党政部门、云南驿镇,通过走访党政机关、参观展览馆、聆听古驿风云、搜集相关档案、体悟茶马古道,深入理解云南驿的四个文化——“云南之源”文化、“驿站”文化、“二战”文化、“马帮”文化,了解云南驿的交通发展历史和其在近代为祖国抗战事业做出的牺牲与贡献;与当地部门深入交流,了解当下云南驿文旅发展痛点,多视角、多维度,感受历史,考察实际;传播红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与县民共同探讨云南驿镇的发展新思路。

缘起——茶马古道千年变迁

云南驿是“彩云之南”的故里,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位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咽喉,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时至今日,云南驿古镇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道路两旁依稀可见旧时琳琅的商铺、马店、客栈,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历史的记忆。这里记载着“穷走夷方富赶马”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云南驿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云南驿的茶马古道长1.7公里,是全国现存保留最长、最完整的一条古驿道,过去的马帮运载着珍贵的茶叶、食盐和丝绸,往来于这条驿道。7月16日,实践团队来到云南驿,重走茶马古道,感受云南驿的千年变迁。团队参观了李家大院、钱家大院旧址的“重檐小青瓦”,从风中犹立的建筑物中,感受着驿道曾经的来往繁荣。

云南驿前实践团队合影

实践团队参观李家大院

实践团队学习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

寻迹——云南驿镇浴血奋战

云南驿,不仅见证了古道的繁华与落寞,更经历了抗战时期的烽火硝烟。抗战初期,面对沿海港口的相继沦陷,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陆上通道,云南驿作为滇缅公路国内段的重要节点,其地位陡然上升。政府和地方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了沿途的防御设施,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

7月18日,为进一步理解这段历史,实践团队来到了云南驿二战纪念馆。纪念馆内,精确的数据、斑驳的文档、复原的模型等,无一不在展现滇缅公路的命脉要责。在历史文物的指引下,团队成员追溯滇缅公路的辉煌历史,感慨先辈在硝烟中肩负的抗战使命。

云南驿机场与滇缅公路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交通动脉,更是那段峥嵘岁月中英勇抗击外敌的见证。中国人民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国际友人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的众志成城都令人感怀至深,今天的安宁生活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忘历史,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

实践团队在云南驿二战纪念馆前合影

实践团学习了解抗战历史

查档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情感的共通,更有深刻的档案历史价值。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记录着过去的辉煌与苦难,也启示着未来的方向与希望。雁过留声,雪泥鸿爪,纵然时光流逝,云南驿的故事依然有迹可循。这也是团队成员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实践团队在祥云县档案馆查档

实践团队在祥云县档案馆前合影

振兴——传统村落重现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为进一步学习、了解云南驿在今天的各项发展现状,实践团队赴祥云县各党政部门开展多次采访和座谈。

7月19日,团队成员来到祥云县文旅局,就祥云县尤其是云南驿的文旅发展开展了深入交流。工作人员提到:“云南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一直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云南驿的文旅发展,但是说来很惭愧,我们在开发与宣传上没有做到位。”之后,文旅局工作人员与实践团队成员就云南驿的历史文化、开发历程与现实困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

实践团队与祥云县文旅局开展座谈会

祥云县作为红军长征的经过地,存留了大量的革命遗址,据本地普查跟统计,祥云县按照规定进行挂牌的遗址遗迹,共有44处实践团队与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周雄进行交流,更加深入了解到政府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做出的各种努力,周副所长表示:“对于文物的修缮,大的原则就是按照原布局进行修缮,但是云南驿大部分仍属于私人产权,好多房屋都还有人在里边居住。所以我们在格局不变,建筑梁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内部的隔断方面等,会综合考虑本地居民的居住问题。”

实践团队参观祥云县文物管理所(王孝达烈士故居)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祥云县党史办(县志办)工作处,与县志办的刘主任就祥云县的历史、风俗、文化等方面开展交流座谈会,更加深入地挖掘祥云县的县志编纂及资料汇编工作。刘主任说道:“针对云南驿机场的有关历史,2006年的时候,我们通过本地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了解这一段历史,相当于口述史,编成了这一套历史文献资料。在过去的县志编纂中,也包括云南驿的历史。针对云南驿,目前正在编写传统村落志。”在座谈会的最后,刘主任赠与实践团队《祥云县县志》,帮助实践团队更加深入了解云南驿的历史与文化。

实践团队与祥云县党史办(县志办)开展座谈会

实践团队与祥云县党史办(县志办)刘主任合照

在云南驿镇政府的协助下,实践团队有幸与负责编写云南驿传统村落志的李传富老师进行交流。李传富老师早年做过电工、乡村放映员等工作,是地地道道的云南驿土著。并非从事专业文史研究的他,却对云南驿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座谈中,李老师分享了云南驿在抗战时期的诸多传奇人物和故事,更有他从青年时代到现在,云南驿的所有见闻、经历,以及云南驿的文旅发展历程。多年来,为了云南驿的文旅发展、史志修纂,李老师多方奔走努力,积极斡旋,尽管有诸多困难,他仍坚持至今。他表示:“我之所以去修我们云南驿的传统村落志,是因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们云南驿。我从在村委会工作开始,各种重大事件都记在我的本子上,这是我们云南驿发展的重要资料!”每一位听到李老师讲述的实践团成员,都被他对家乡云南驿的这一份热忱所感动。

团队与祥云县云南驿村李传富老师开展座谈会

李传富老师向实践团队指引介绍云南驿机场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