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三下乡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展播|重走长征路:践行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以红色文化促立德树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4-08-08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4年7月15日,由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组成2024年云南大学重走长征路实践团,深入丽江市多个革命历史纪念地,以“践行总书记贺信精神,以红色文化促立德树人”为主题,开展了实践调研活动。

团队合照

狮子岩顶白云飘 华坪城下颂英豪

7月15日下午,团队抵达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段北岸的华坪县,前往华坪县人民革命纪念馆和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参观学习,感悟红色血脉的赓续。在这里,团队瞻仰先烈遗物、聆听光荣事迹,在纪念碑前一起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并与当地居民、工作者深入交流,了解张桂梅校长和女高精神。

团队在纪念碑下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纪念馆内,同学们详细学习华坪人民追求解放的斗争史。从1934年王佩娟女校长破除封建思想,组织群众投身解放战争,到如今张桂梅女校长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从1946年丁志平、严英武、陈永贵等人创办“知行学社”,传播先进思想,到如今马馆长守馆评书,赓续红色基因;从1949年“3·16”革命起义打响滇西北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坪所展现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令团队成员深受震撼。

瞻仰先烈遗迹,体会思想承继。华坪的故事是红色精神在教育、思想多个层面的接续传承。此次实践,在回顾滇西北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学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团队在华坪人民革命纪念馆聆听讲解

7月16日,团队来到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和红太阳广场,深入学习和调研红军长征历史,通过红军长征路线和战略的全面记录展示,学习并感悟革命精神。

在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团队成员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览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AR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红太阳广场,团队缅怀毛泽东主席的丰功伟绩,感悟红色伟力,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重温长征路,重谈长征事,长征精神依然是当代人的精神指引,给予团队前进的方向。

团队在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参观

开南摇篮斗志兴 木家流水军民情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丽江市古城区开南研习所,深入开展红色专项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仔细聆听各个展厅详细的展览和讲解,直观感受到丽江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不屈不挠和巨大牺牲。“这是一个充满红色历史的地方,每一块石板都在诉说着革命先烈的故事。”团队成员张伊凡感慨地说。

团队在开南研习所聆听讲解

通过讲解员和月仙的讲解,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研习所这一“丽江革命摇篮”在丽江解放斗争中的关键作用和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在讲解员的推荐和带领下,团队来到木家桥调研。木家桥是红军长征过丽江的一个重要节点,还有着“红军赠衣”这一典故,是军民和谐的典型代表。如今,木家桥已改名为团结桥,桥下潺潺的流水就像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从不断流、军民鱼水。

本次参观引导团队成员深入领悟并传承红色基因的精髓,探索将革命精神内化为当代青年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机组成部分的实现路径。在实践的洗礼中,团队成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在心中种下了坚定不移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的信念之种。

团队在开南研习所进行实践

7月17日下午,团队来到位于丽江玉龙县石鼓镇的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感受红军与当地百姓深厚的军民关系,学习红军在艰苦条件下的英勇事迹以及长征期间的重要战略决策。团队成员还对馆内工作人员与志愿者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体会纪念馆在红色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深化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这段历史对当代青年的深刻启示。青年一代需要铭记红色历史,持续传承并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团队成员在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

红星照耀滇西北 敢教日月换新天

7月18日,团队深入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通过实地调研和讲解员采访,深入学习滇西北革命历史。一件件革命历史事件通过纪念馆在团队成员眼前徐徐展开,成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追求解放的年代。

团队在纪念馆内聆听讲解

云岭大地多回响 我辈青年再出征

褚伯函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22级物流管理

在华坪女子高中调研时,我看到“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传”这几个大字。回溯到长征时期,丽江人民展现出的“顶天立地”精神让我震撼,他们用几条小舟帮助两大军团成功渡过金沙江,为红军长征乃至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而今,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这个已经拥有近一亿名党员的大党,依旧“顶天立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为当代青年,我亦要“顶天立地”,走好属于我的长征路,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去,为祖国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张伊凡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22级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作为一名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并成长的云南子弟,当那些儿时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再次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决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将这次调研中所领悟的长征精神,转化为积极参与学校学风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坚定地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车馨娅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22级财务管理

许多纪念馆巧妙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那段波澜壮阔、令人动容的革命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这背后是巨大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研,进一步发挥纪念馆的思政引领功能,让红色故事走进更多青年的视野,激发青年一代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兴趣和深刻认同。

杨晶钰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22级物流管理

滇西北纪念馆的参观不仅是对连日来调研的一次深刻总结与回顾,更在我的心中激荡起传承长征精神的“红飘带”。滇西北这颗革命的红星,始终照耀着云岭大地,激励着云南各族人民。作为新时代的云岭青年,我亦将追随红星的指引,怀揣“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信念,坚定地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本次调研行程逾1200公里,历时4天,走访8个调研点,取得丰硕成果,为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提供了生动教材。下一步,团队将持续深耕红色文化的沃土,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指引,在总结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把红色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担当,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