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三下乡 · 正文
“云大万里”社会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青春奋进正当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实践团纪实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5-09-16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云南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实践团通过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实践,赴社区、农村基层一线面向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主题宣传宣讲,用通俗易懂的“青年语言”阐释理论,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宣法治・传思想”实践团赴昭通市彝良县乡村,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宣传活动。团队在彝良县司法局和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协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精准把握当地土地纠纷等痛点问题。团队通过双语普法(普通话与彝语)、法律小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晦涩的法治思想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服务基层群众50余人,有效提升了乡村法治意识,打通了普法“最后一公里”。此次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团队将实践结果反馈至彝良县司法局等有关部门,获得了积极回应,为当地探索出一套贴近实际、富有民族特色的普法模式,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团代表与当地部门工作人员的合影

实践团为当地居民普法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思想引领,青春逐光”实践团走进合阳一中,面向在校高二学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活动。实践团通过发放问卷,了解高二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握情况,随后开展课堂授课,以生动案例和通俗语言,围绕该思想的核心要义、实践成就及青年责任深入讲解。课上,实践团与高中生们积极互动、气氛热烈。宣讲过程中,学生们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团队成员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身能力,深刻体会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意义。未来,实践团将与合阳一中继续加强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助力学生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团成员课堂授课

实践团成员与部分学生合影留念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理论铸魂,青春逐梦”实践团赴昆明市第十四中学,开展主题宣讲。宣讲团从政治、理论、实践和世界四个维度,系统阐释党的二十大思想内涵、战略部署与重大意义,生动展现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实践成员表示:此次宣讲已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信念的种子、点燃了奋斗的火焰。新征程上,新时代青年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实践成员进行宣讲

实践团队合照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知行‘宜’课·铸魂筑梦”实践团奔赴宜丰县敖桥镇,在新昌五小组织开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伊始,一场轻松有趣的“爱国知识抢答”互动迅速点燃了全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随后的宣讲环节中,团队综合运用影像资料与互动讨论等形式,将周恩来、屠呦呦等人的事迹和抗疫、救灾中的担当典范,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分组讨论和提问环节,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思考感悟,现场气氛热烈。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在他们心中深植了理想信念的种子。

实践团合照

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云南大学法学院“灵动权益探路者”实践队,将目光聚焦于“平台经济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问题”,前往昆明市呈贡区、官渡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深入外卖骑手群体,通过线上收集451份有效问卷、线下与210名骑手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全面了解骑手工作时长、遭遇隐形惩罚等就业现状。走访发现,约39%的骑手因算法判定“超时”或“差评”被扣款,超54%的骑手遭遇限制接单等隐形惩罚。针对这一情况,队员们积极向骑手宣传劳动权益政策,提供专业维权指导,帮助不少骑手深化对自身权益的认识,还协助部分骑手成功解决了纠纷。此外,实践团与当地工会、人社部门展开座谈,从立法、平台、监管、劳动者四个维度提出权益保障机制建议,并计划持续跟踪区域政策实施效果,用专业知识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添砖加瓦。

实践团队与外卖骑手进行访谈

实践团和呈贡区外卖骑手们合照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永州女书绽华光”实践团队前往永州市冷水滩区冲社社区,开展以女书文化认知与传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详细掌握当地居民对女书的认知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女书文化宣讲、书写体验工作坊及文化展览等活动。通过实践团生动易懂的讲解、互动性强的体验,当地居民们深入了解了女书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极大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现场参与热情高涨。团队表示,将进一步整理实践成果,总结可推广的社区非遗传承模式,为传承中华文脉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进行女书文化宣讲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情系边疆·青春同行”实践团赴腾冲市滇滩镇棋盘石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聚焦政策宣讲,通过双语方式为傈僳族群众讲解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及医疗政策,并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提供电商发展等实用建议,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同时,实践团与当地小学合作开展“小小摄影师”培训活动,运用无人机和相机全方位记录村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与传统技艺,为村落留下珍贵影像档案,助力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活动结束后,校地双方达成建立“云宣讲”机制、共建民族文化影像档案和开展“乡村振兴青年观察”项目等多项长期合作意向,并将该村确立为长期实践基地,持续助力边疆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

团队向当地村民开展健康医疗政策咨询

摄影小组全方位记录棋盘石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团队成员和村民代表合影

此次 “云大万里” 暑期社会实践,是云南大学学子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各团队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奉献,既为基层发展、文化传承、思想传播贡献了青春力量,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未来,云南大学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