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三下乡 · 正文
“云大万里”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学”实践团将青春之我融入社会脉络(二)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5-09-07 点击量:

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仰,云南大学团委聚焦学习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组织全校80余支团队奔赴各地开展省情、国情、党情调查研学,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从知识研习到实践躬行,从理想追求到责任落地,将青春之我融入社会脉络,用实际行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诠释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红色场馆淬匠心,沉浸研学育新人

7月7日至7月21日,云南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教育研学课程开发”实践团赴昆明市五华区开展以“职业教育视角下红色展馆沉浸式研学课程开发对策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先后走进云南起义纪念馆、解放纪念馆和朱德旧居,通过观摩珍贵文物、研读历史资料、聆听现场讲解,沉浸式感受那段充满理想与信仰的革命岁月,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团队成员与场馆工作人员、参观群众及职业教育教师展开深入交流,探究红色资源的教育开发现状与实际需求,努力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基于本次实践收集的丰富数据与实地洞察,团队下一步将依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系统整合实践成果,着力开发出一批契合职教特色、融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课程,真正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让更多人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汲取力量。

碧波万顷践嘱托,乡村振兴绘新卷

7月8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古生村生态产业转型与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实践团赴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到访古生村“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参观村陈列馆,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脉络;走访洱海人文科技小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师生开展座谈,从科技助农平台看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乡村发展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团队不仅掌握了生态治理的一手数据,更真切感受到当地居民对洱海保护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在与村党支部代表的座谈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古生村通过党建联盟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先进经验,深刻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生态转型与社区协同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此次走访,团队累计收集各类数据100余条、典型案例10余项,为后续提出设计赋能乡村生态产业与治理提升的方案奠定了扎实基础。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展现青年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医心送暖边疆行,三日倾情护童真

7月21日至23日,云南大学医学院的实践团走进丘北县笔架山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医心筑梦,守护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团队走访多户留守儿童家庭、发放健康礼包,并一对一讲解卫生防护知识;面向留守儿童组织开展健康科普课堂,运用彩绘器官卡片、人体模型等教具,生动讲解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对留守儿童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手把手教导孩子们伤口处理、绷带包扎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活动最后,在“我的梦想”绘画环节,孩子们用五彩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理想,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作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为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

此次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更通过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温情陪伴,为孩子们带来了切实关爱。团队在实践中展现了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为探索高校医学资源服务基层健康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青春丈量城乡路,服务助力社区兴

7月上旬,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融城·共兴”社会实践团深入昆明市呈贡区七甸街道观音寺村,开展以“青春脚步丈量城乡融合,暖心服务助力社区共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入户走访、田野调查、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全面探究这座“城边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与居民需求。他们走进村民家中,与本地居民、外来租户、社区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对生活变迁、就业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真实心声;重点走访返乡青年创办的锁莓采摘园,了解政策扶持与电商发展为乡村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美化、档案整理等公益服务,以切实行动融入基层治理。通过这些活动,团队不仅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更切身感受到城乡融合的深度与温度。

基于此次实践,团队撰写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与政策建议,真正把书本知识写进田野大地,为促进“城边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参考,以实际行动书写助力城乡融合共兴的青春篇章。

银龄暖心践初心,民族连心促交融

8月6日至12日,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滇边银龄・民族共融”实践团前往昆明市盘龙区联盟社区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深入拓东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面了解其运营机制与服务内容,并积极参与多项暖心服务。团队成员们细心协助工作人员准备营养餐食、老年人日间照料、膳食分配及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为多位60岁以上老人提供血压、血糖等基础健康检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参与“幸福家园爱心食堂”从食材采购到餐食配送的全流程服务,同时向站点志愿者及老人捐赠牛奶、肉蛋和水果等爱心物资;活动最后,团队成员与志愿者家庭共聚晚餐,在温馨互动中深化民族情感,共绘团结图景。

这次实践就像一粒种子,不仅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服务社会的信念种子,更在社区里开出了民族团结的花朵。团队成员们以真挚关怀和切实行动回应基层需求,彰显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服务、促进民族团结的青春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聚焦民生关切,探索更多服务基层、凝聚民族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互助和谐的社区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注入青春能量。

从红色场馆的研学创新到洱海之畔的生态守护,从边疆童真的医心呵护到城乡融合的青春探索,从革命记忆的赓续传承到民族共融的敬老温情,云大青年们的实践步履中,镌刻着马克思主义指引实践的深刻印记。每一次贴近大地的实践活动,都是一次 “实践出真知” 的深刻教育;每一份扎根基层的付出,都在谱写 “以青春赴使命” 的时代答卷。未来,云大学子将带着这份成长与担当,继续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上勇毅前行,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角落!